军用无人机是一种由遥控设备或自备程序控制和操作的无人飞行器。按其控制方式主要分为无线电遥控、自动程序控制和综合控制三种。
随着高新技术在武器装备上的广泛应用,无人机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多次在局部战争中频频亮相,屡立战功,受到各国军人的高度评价. 可以预见,在21世纪的战场上,人们将面对越来越多的无人机,军用无人机将重塑21世纪的作战方式。
特征:
军用无人机作为现代空中军事力量的一员,具有无人员伤亡、使用限制少、隐蔽性好、效率成本比高等特点。它在现代战争和最近的局部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。
军用无人机具有结构精巧、隐蔽性强、使用方便、成本低廉、性能灵活等特点。主要用于战场侦察、电子干扰、携带集束炸弹、导弹等武器执行进攻任务,以及空中通信中继平台、核试验采样器、核爆和核辐射侦察机。
目的:
在未来的战争中。高、中、低空和长、中、近程军用无人机将执行侦察预警、跟踪定位、特种作战、中继通信、精确制导、信息对抗、战场搜救等多种战略战术任务. 未来,它们在军事上的应用范围和领域将不断扩大和扩大。
情报侦察
侦察无人机通过加装光电、雷达等传感器,实现全天候综合侦察能力。侦察手段高效多样。可高速扫描战场上空信息,低速飞行或盘旋凝视,为军队提供实时情报支持。无人机可以深入敌方腹地,尽可能靠近敌方信号辐射源,拦截战场上重要的低功率近程通信信号,优势明显。高空长航时战略侦察无人机飞越侦察目标,替代卫星部分功能,执行高空侦察任务,通过高分辨率摄像设备拍摄清晰的地面图片,这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。便携式无人机可满足连级、排级战场监视、目标侦察、毁伤评估等战术任务。在伊拉克战争中,美军无人机提供了50%的敌方固定和移动目标侦察情报。整个分发传递情报的过程不超过10分钟。
军事打击
无人机可以携带多种精确攻击武器攻击地面和海上目标,也可以携带空空导弹进行空战,还可以进行反导拦截。作战无人机搭载作战单元,发现重要目标并进行实时攻击,实现“观战结合”。可以减少人员伤亡,提高部队的攻击能力。作战无人机可提前部署在助推阶段拦截战术导弹,远距离摧毁来袭导弹,作为重要的防空力量。攻击型反辐射无人机携带小型威力强大的精确制导武器、激光武器或反辐射导弹攻击雷达、通信指挥设备等;战术攻击无人机在一些作战领域可以替代导弹。以自杀式攻击的方式对敌人进行一次性攻击;主战攻击无人机体积大、速度快。它可以攻击和空战,攻击和拦截地面和空中目标。是实现全球快速打击能力的重要手段。在北约对利比亚的空袭中,它使用“捕食者”发射“赫尔法”导弹对利比亚实施空袭,精准打击地面目标,与mi-25战机并肩作战,成为首款直接空对空的军用无人机。空战。
信息对抗
由于其独特的优势,在战场上,无人机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随时起飞,对抗激光制导、微波通信、指挥网络等光电信息和复杂的电磁环境,有效阻隔敌方的攻击、指挥和侦察能力设备,提高自身信息化运营效率。电子对抗无人机对指挥通信系统、地面雷达和各种电子设备进行侦察和干扰,支持各种攻击机和轰炸机的作战:诱饵无人机携带雷达回波增强器或红外模拟器模拟空中目标,欺骗敌人雷达和导弹,诱使敌方雷达等电子侦察设备启动,诱使敌方防空武器开火,覆盖自己机群的渗透;无人机还可以通过向敌方战场投掷宣传品、喊话等方式进行心理战。
通讯中继
在未来的战争中。通信系统是战场指挥控制的生命线,也是敌对双方攻击的重点。无人机通信网络可以建立强大的冗余备份通信链路,提高生存能力。备份通信网络在遭受攻击后能够迅速恢复,在网络中心战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。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扩大通信距离,利用卫星提供替代链路,与陆基终端直接链接,减少物理攻击威胁和噪声干扰。作战通信无人机采用多种数据传输系统,各作战单元之间采用视距模拟数据传输系统,
物流服务
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。它的任务区域也得到了扩展。近年来,美军开始探索利用无人机承担物资运输、燃料补给甚至病人后送等后勤保障任务。无人机在承担此类任务时,不仅具有不受复杂地形环境影响、速度快、避免地面敌人埋伏等优点,而且具有成本低、操作简单等特点。美国卡曼航空公司研制的K-MAX无人直升机于2011年12月17日在阿富汗成功完成了全球首次无人机货运任务,目前已在阿富汗长期部署。